每日一文這作業讓我想到高中週記的強化版
結果閒著也是閒著,就把以前跟老師筆戰的週記拿起來翻翻
看到我寫滿了一整篇,老師也用紅筆寫滿一整篇
果然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,嘴砲不是一天練成的
就意思意思找一篇見證一下我無聊的高中吧
(我的高中,國立中山大學附屬國光高級實驗中學)
我每天放學的行程並不固定,正所謂多變則變,人要讓每天都保持可塑性才有趣
若有甚麼算甩也甩不掉的行程,大概也只有摧殘心志的讀書而已
首先回到家後,我的手指第一件事就是接觸電腦開機鍵
這並不是貪玩!
你想想,如果我朋友想我,卻又看不到我上及時通的話
那他們不就會打去我手機,這樣不僅害他(她)浪費錢,也破壞我精心營造的讀書氣氛
在利害兩相恆的情況下,我選擇把電腦打開給他們吵,至少我把喇叭關掉就沒聲音
同時也順便抓抓電影,畢竟等我要休息時才抓,我抓完都休息夠了,還得苦苦看完一部電影,這不是浪費了幹正事的時間嗎?
至於讀書,我通常在九點後才進行,中間就看有沒有其他事做
像是出外景(拍照),地理訪查(捷運),要不然偶爾也會外校交流
你說幹這些事幹麻?
看起來不是都既沒必要又很浪費時間嗎?
這是一般人的誤解,這裡面有規劃未來的計畫
假如跟我聯絡的朋友長大成為電機大亨,遊戲選手,馬拉松小子或拍照達人
那我攀附的這層緊密聯繫便派上用場,一個家財萬貫、身懷絕技,或可以讓我收代言費的朋友,難保不會再需要的時候變成關鍵
終於提到重點,讀書,讀書可是門大學問,該讀的,不用讀的得分清楚
明天烤的當然先解決,沒考的就等哪天黑板出現
在短時間內把頭腦激發到最大限度,不但可以神速翻完書,連腦筋也越動越靈活
那不就是臨時抱佛腳的真諦了嗎?所以我不妨擠壓時間加緊讀,作為挑戰自我的極限
這樣往往事半功倍,還可以多看一點其他科
至於其他科要讀甚麼,就要看心情了
數學在開心的時候讀,因為讀完會嚴重降溫,教導我世界的無情
反之,不高興就可以拿國文來看,每個古人都馬在最悲哀時才有佳作,我看看我有沒有繼承到
地理睡前在讀就行,因為圖像在睡眠時記得最清晰
歷史留給廁所,從古代讀到現今,不知不覺連我的排放功能也一氣喝成
想想這真是依個充實又自在的規劃啊!
老師回答:
看到你妥善的規畫讀書與玩樂的時間,老師也知道你是個很有自己想法的學生
但是選擇高中就是要為自己的將來好好規劃,所以還是將書念好
有多餘的時間在做其他事,而不是把讀書當成閒暇的習慣比較好
(你錯了,我連閒暇都不讀書)
以後的大學生活會比現在有更多的機會,等到考上心中的大學,再好好規劃其他事也不遲
(現在身為一個大學生回頭看這段,根本是教育部騙人讀書的統一教材)
對現在的你來說,人生像一棵樹,學習是主幹,而其他的各種活動是枝葉
如果你沒有把主幹照顧好,是沒有其他枝葉可以成長的
(很好的比喻,我那時有因為這段話乖了大概...2天吧)
期待你能上心中的理想大學,在這之前要把課業跟本分好好維持了!
題外話:
不可否認,我就是討厭高中一直叫別人讀書的氛圍
才覺得高中是我人生絕不留戀的一段過往
我還寫過許多的週記都在諷刺不停讀書的意義
現在回頭看,才覺得也是有了這段過去
我才能藉由思想的衝撞,更了解我自己